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
【教学目标】
1、体会立论与驳论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。
2、学习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作为“突破口”,来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。
3、体会本文抓住对方论证的错误作为突破口。
4、积累本文优美而又准确生动的语言。
5、通过朗读体会驳论文的语境。
6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增强民族民主意识,增强民族自信心、自豪感。
【教学重点】
1、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。
2、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。
3、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。
【教学方法】
1、诵读法:
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、感悟。
2、品读法:
读重点语句,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。
3、讨论式:
在讨论中互相启发。
4、探究式:
在讨论的基础上,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,拓展思维。
5、比较阅读法:
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。
第一课时
〖教学目标
1、积累字词句。
2、熟读课文,体会作者的情感。
3、整体感知课文。初步体会反驳技巧。
〖媒体设计
录音机。
〖教学时数
1课时。
〖教学 ……此处隐藏1351个字……要谈的对象──“中国人”和事件──“失掉自信力了吗”直接放在标题上,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。再则,它以这种问句的形式出现,悬而不论,这是很巧妙的。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,则太直白,没有张力;而现在的.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,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,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……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,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。鲁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,这篇也是一样。
5、“中国的脊梁”指什么人?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“大家”所知道?
明确:“中国的脊梁”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,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“脊梁”,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。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,“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‘人’的价值,至多不过是奴隶”(《灯下漫笔》),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。另外,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,这样一来,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,他们多半表现出“看客”的心态,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丁。对于这一点,文中虽然没有提到,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,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。
6、“状元宰相”、“地底下”的含义分别是什么?
明确:“状元宰相”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;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“他的帮法,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,也没有血腥气”,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“自欺欺人的脂粉”。“地底下”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,因为它来自民众,故称“地底下”,在当时,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。他说:“那切切实实,足踏在地上,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,我得引以为同志,是自引以为荣的。”(《答托洛斯基派的信》)把“状元宰相”、“地底下”相对比,可看出鲁迅的“立人”精神和民本思想。